三国时期,蜀汉、曹魏、东吴的将领层出不穷,他们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特点。不过,每个帐下都有几个让人十分钟意的猛将。蜀汉的五虎将、东吴的十二虎臣等,是公认的厉害。在蜀汉阵营中,诸葛亮也有十分欣赏的大将,不过他们并不是关羽与张飞,而是另有其人。诸葛亮欣赏的这几个人,甚至连魏延都颇为忌惮。这几个人有何特殊之处?诸葛亮又为何如此欣赏他们?五虎将下第一人其实在帮助刘备复兴汉室基业时,诸葛亮运用最多的将领并不是最先出现的关羽张飞,而是赵云。当初赵云在公孙瓒的麾下,带领部队攻打袁绍的兵马。彼时刘备也逃到公孙瓒这里,并与赵云相识。二人曾一起作战,刘备对武艺超强的赵云印象深刻。刘备当即便产生了招揽之心,但赵云忠勇,不愿离去。不过,后来机缘巧合之下,赵云最后还是跟随了刘备,从此便一生追随。而诸葛亮也看中了赵云的忠勇,在进攻荆州、攻取汉中、北伐的时候都重用他。当初在赤壁之战时,诸葛亮借用东风,向曹操借来了几千只箭,并借用东风,火烧赤壁,从而让曹操的军队元气大伤。当时跟在诸葛亮身边的正是赵云。而后经典的“长坂坡救阿斗”更是进一步彰显赵云的实力。一声“吾乃常山赵子龙”令曹军闻风丧胆,他更是一柄长枪杀出了重围。在从孙权的手中夺下荆州四个郡之后,刘备不愿归还。诸葛亮明白孙权不可能善罢甘休,便派遣赵云时刻提防,这才提前得知孙夫人的行动。当时孙尚香妄图带着阿斗前往东吴,这样阿斗就成为了威胁刘备的“工具”。为了阿斗的性命着想,刘备肯定能够将四郡归还。不过,他们想的很好,却忘了诸葛亮的机智。在孙夫人坐上船之后,赵云便赶了过来,将船只拦下,彻底粉碎了东吴的阴谋。可以说,赵云一直都在,一直都是蜀汉的得力干将。可是直到刘备去世,赵云也没有得到他的任用,至于不重用的理由,后世有很多猜测。诸葛亮才是真心实意地任用猛将,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,他最信任的马谡竟然大意失了街亭,致使蜀汉的军队陷入包围之中。见北伐无望,诸葛亮只能率领军队撤退,而赵云便成为了断后的第一人选。后有张郃等人的追兵,赵云临危不惧,通过烧毁栈道,阻挡曹军的追击。而之后赵云也一直在为蜀汉效力,直到无力再战。赵云的一生未尝败绩,也难怪诸葛亮对其另眼相看。五虎后代第一人除了五虎将的人,诸葛亮第二个欣赏的便是张苞。而张苞便是张飞的儿子,在一众五虎后代中,算是厉害的存在。他在三国演义中的着墨不多,跟关平不一样。关平跟随关羽打过荆州、襄樊,甚至还跟庞德对了几局。而张苞在北伐的时候才崭露头角。不过,第一次出场应该是跟随刘备进行东征的时候。在关羽败走麦城,被孙权杀害后,张飞便坐不住了,他决心要找给二哥报仇,杀东吴个片甲不留。所以在刘备还没行动之前,张飞便早就起兵了。只可惜,在出征的前夜,张飞醉酒之际,被他的手下斩杀。这两个人害怕被蜀汉怪罪,便匆匆跑到了孙权的帐下。得知二弟、三弟皆已身死,刘备顿时怒不可遏,矛头直指东吴。他决心东征,为他们报仇。而在此战中,张苞作为先锋之一出战,带领大军首先与东吴的军队遇上。虽然随后败了,但张苞的能力显而易见。虽然蜀汉的军队处于劣势,但张苞依旧靠着一柄枪刺死了东吴的几名大将。张苞的气势很像他的父亲,都有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感觉。而后张苞便跟随诸葛亮进攻祁山,前往阴平等地。张苞迎战曹魏大将,一手蛇矛耍得虎虎生威,敌人被吓得落荒而逃。诸葛亮得知这个消息后,暗中高兴,果然让张苞担任先锋是对的。但没想到他下一秒就收到张苞摔死的消息。诸葛亮不禁大哭,为自己损失一员大将大哭。张苞的死亡完全就是意外,不过也让诸葛亮看到了无望的结局。蜀汉只有他一个人在撑着,后起之秀们成长的很慢,唯一能抗的还死了,这让他如何接受。不过,除了与五虎将有关的两人之外,还有两人,诸葛亮也十分看好,甚至都给予重任。挥泪斩“徒弟”若是张苞的死亡是个意外,那马谡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,当然这里面也有诸葛亮想要杀鸡儆猴的心思。马谡跟随自己的兄弟到刘备的麾下,很得诸葛亮的看重。马谡才华横溢,智谋无双,诸葛亮都不禁夸赞他,将其当作自己的半个徒弟看待。由此,诸葛亮也是真心教他,希望他能干出一番大事业。不过,马谡实际上就是另一个“赵括”,只会纸上谈兵。尽管与诸葛亮谈天说地,但始终没有放到实际运用,因此也让诸葛亮产生了一种假象,认为他是人才的假象。也正是因为这样,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,马谡自告奋勇,镇守街亭。诸葛亮欣然答应,不过也事先说明了街亭守卫的方法。不是对马谡没有信心,实在是街亭十分重要,绝对不能失守。可是下一秒,马谡就发挥自己的“聪明才智”,决定将营地驻扎在南山上。王平见状上前劝告,先是说驻扎南山,不利于获取水源,又说要听从诸葛军事的话。但马谡却不甚在意,甚至还责怪王平多嘴。而结果就是,张郃围在南山之下,将马谡的军队困在南山。马谡与王平不得不商量如何突围,结果却使军队散了。到最后,要不是王平收拢军队,然后将马谡救出,后果将不堪设想。不过,街亭算是失去了,致使诸葛亮只能匆匆结束北伐,退守汉中。马谡灰头土脸地来见诸葛亮,最后被诸葛亮下令处死。马谡这么点能力,诸葛亮为什么会如此看中他呢?可能是对其“谋士”的滤镜太厚,毕竟当时没几个能跟他想到一块的谋士了。要不然,诸葛亮也不会放着魏延这样的大将不用,让马谡去守了街亭。从这一点就能看出,在诸葛亮的眼里,连魏延都得靠边站。而最后一位也有来头,而且来头不小。不在当归,以身殉国姜维志向远大,在来到诸葛亮的手下后,便决心为蜀汉效力。诸葛亮北伐之时,姜维坚定跟随,在北伐中立下汗马功劳。幸亏诸葛亮有远见,才为蜀汉拿下这样一员猛将。即便是诸葛亮去世之后,姜维也一心保护蜀汉不受曹魏军队的侵扰。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,继续进行北伐,带领军队与魏将徐质、陈泰、邓艾人对上,丝毫不落下风。就是这样的一个将领,却也躲不过蜀汉内部的尔虞我诈。当时他本该跟廖化一样,在军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,但却被佞臣陷害,遭到刘禅的忽视。再加上队友的不配合,姜维无能为力,只能誓死守城,保留诸葛军事拼命创下的基业。然而令廖化、姜维没想到的是,他们在外拼死拼活,刘禅却听从佞臣建议,直接打开大门投降。不仅如此,刘禅还写信让他们立马归来。作为蜀汉的大将,这怎么能忍?蜀汉的基业怎么能拱手相让?于是姜维和廖化这样一合计,决定起兵造反,但还未到中途,事情暴露,姜维便被杀了。而廖化也没能活着回到洛阳。幸而大部分的将领倒在了建立汉室基业的途中,不像廖化、姜维他们,只能亲眼见证蜀汉的灭亡,这是何其的悲痛?这四位将领都是诸葛亮最欣赏的武将,就连自称谋士的魏延都自愧不如。其实自傲的魏延最忌惮的是诸葛亮,所以连同这些受赏识的大将也感到忌惮。若是诸葛亮还活着,他是否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?估计,他最不后悔的就是任用这些忠勇的将领了吧!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